您的位置:主页 > 恒盛娱乐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初心如磐担使命匠心点亮万家灯

  在乌海电力事业发展的浪潮中,一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青年,怀揣着对光明的追求与对责任的坚守,将最美的十年青春奉献给了变电站的检修一线。他,就是乌海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变电检修二班班长、员慕向阳。

  2013年,慕向阳走出校园,踏入乌海供电公司。面对陌生的变电检修专业,他没有畏难,而是将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坚信“不懂不会就去学”,把岗位当作学习锻炼的最佳平台。十余年间,他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利用每次现场工作的机会,细心观察、拍照留存、归纳总结。他的个人网盘积累了近千张设备图纸图片,手机里存满了各类故障处理视频和设备结构资料。这些看似平凡的积累,成为他攻克技术难题的“宝典”,也见证了一名党员在专业道路上精益求精、持续进步的执着。

  凭借这股钻劲和韧劲,慕向阳迅速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他两次被授予内蒙古电力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入选集团公司首批“百优技能人才”,2022年更是荣获乌海市“全市技术能手”和“全市青年岗位能手”双料荣誉。这些闪光的称号,不仅是对他精湛技艺的认可,更是一名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

  变电检修工作常与紧急缺陷和恶劣环境相伴,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是员的本色。慕向阳正是这样一位冲锋在前的“电力尖兵”。

  一个严冬的深夜,大桥变电站出现断路器无法储能的危急缺陷。慕向阳立即带领班组人员赶赴现场。寒风刺骨,室外作业不到二十分钟,手脚就已冻僵。他们只能轮流进屋短暂回暖,待手指恢复些许知觉,又立刻返回现场继续排查。从深夜十二点持续奋战至次日凌晨,在检查和试验后,他最终精准定位问题根源一个因金属疲劳而变形的行程开关支架,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疑难缺陷。没有现成配件,他就地研究,依据原形状自行加工制作了新支架并成功安装,以高超的技术和负责的态度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这次抢修,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锤炼,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责任担当。

  作为班长和一名党员,慕向阳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主动承担起提升班组整体技能水平的重担。他常说:“工作不能光是埋头苦干,也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创新,这样效率和成果才能齐头并进。”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深耕专业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培训、技能竞赛和创新活动,多次担任内训师和技能鉴定考评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班组学习钻研、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整体检修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发挥了党员在基层班组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年磨一剑。在修试管理处的十余年,是慕向阳技术成长的十余年,是党性锻炼的十余年,更是不断自我超越、向电力事业尖兵目标坚实迈进的十余年。他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完美融入了“变电检修”这项守护光明的事业中。

  面对未来,慕向阳心中信念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员,他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维护好每一台设备,用“向阳生长”的进取精神和不懈追求,继续担当奉献,以对电力事业的极度负责和服务社会的无私大爱,确保光明稳定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电力党员的风采与担当。

  他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坚守在电力一线党员的缩影,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电网安全,点亮万家灯火,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党员故事。(杨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