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5一季度,废钢呈现供需双增格局,整体价格重心下移,钢厂呈现“低水平+快周转”特征,库存体量持续下降并触及近三年同期谷值。展望二季度,限产预期频繁扰动,铁水成本继续回落,对废钢市场形成负反馈,不过低供应支撑仍将延续,且成品供需矛盾初现缓解趋势,预计二季度废钢均价或呈现修复性反弹,整体走势强于一季度。
2025年一季度,国内废钢价格呈震荡下行的运行趋势。Mysteel数据显示,1月2日,废钢价格为年内最高价,废钢绝对价格为2607.86元/吨,较去年年底价格下跌0.78元/吨。3月19日,废钢绝对价格为2485.95元/吨,为年内最低价,较最高价下跌121.91元/吨。截至2025年3月19日,MySSpic废钢绝对价格为2485.95元/吨,较去年年底下跌122.69元/吨,跌幅4.7%。
具体来看,1月份在春节效应的影响下,废钢市场整体资源偏少,且因市场对后市预期不乐观,整体冬储的意愿较去年有明显下滑。春节后虽然废钢资源相对偏紧,不过受钢企盈利水平不佳以及宏观方面偏弱影响,市场并未出现预期中的补库拉涨行情,废钢价格在节后小幅拉涨后快速回落。进入3月份,成品钢材需求释放始终不及预期,钢材进入低价成交的状态中,而且由于焦炭等相关品种回落速度较快,废钢性价比偏弱,导致钢厂采购积极性降低,废钢价格继续呈现下行走势。
2025年一季度废钢跌幅4.7%,铁矿石跌幅2.05%,焦炭跌幅21.1%,生铁跌幅4.97%,钢坯跌幅0.91%,螺纹钢跌幅4.47%,热轧冷轧和中板跌幅分别为2.69%、3.14%和1.84%。在黑色产业链中,一季度废钢整体表现处于中位值,仅强于焦炭和生铁品种,弱于铁矿和成品材。一方面是因为焦炭的快速下跌拖累废钢,另外一方面是钢企利润不佳,用废量有所下降,需求对价格支撑力度有限。
2025年一季度,板废差小幅扩大,整体表现强于螺废差,超出市场预期,不过目前均值低于去年。板废差由年初的859.18元/吨扩大至886.56元/吨,幅度27.38元/吨。年内板废差最高点出现在1月20日,为939.87元/吨;最低点出现在1月8日,为836.4元/吨;平均值为882.10 元/吨,较2024年板废差平均值921.75元/吨下降39.65元/吨。由于一季度板材的整体表现明显强于螺纹钢,因此板废差呈现逆势小幅走阔态势,尽管当前季度均值较2024年同期仍有40元/吨左右的差距,但环比已出现连续三个月的修复迹象,显示出在基建回暖与废钢供应收紧的双重驱动下,板材类钢企废钢需求韧性凸显。
2025年一季度,螺废差小幅收缩。螺废差由年初的891.73元/吨收缩至858.58元/吨,降幅33.15元/吨。一季度螺废差最高点出现在1月17日,为954.07元/吨;最低点出现在3月18日,为858.3元/吨;平均值909.12元/吨,较2024年螺废差平均值927.36 元/吨下降18.24元/吨。
螺废差是反映独立电弧炉企业利润情况的重要指标,年初独立电弧炉企业的谷电利润多在80元/吨以上,但由于废钢供应紧张,价格表现较螺纹钢坚挺,因此螺废差逐渐收缩,至3月19日,独立电弧炉企业谷电利润吨钢亏损5元/吨,电炉企业再度陷入盈亏边缘。
2025年一季度,废钢价格多数时间高于铁水成本,废钢与铁水成本价差平均值8.93元/吨,较2024年平均值-12.91元/吨回升21.84元/吨,废钢整体性价比优势较2024年有所减弱。
一季度,废钢跌幅远低于焦炭跌幅,废钢较铁水性价比优势大幅下降。具体来看,2025年初,废钢较铁水成本高出58.9元/吨,而后受到电炉钢厂春节期间检修停产影响,废钢需求大幅下降,价格也在月内快速回落100元/吨左右,至2月初,铁废差由正转负,而后春节归来,焦炭价格快速回落,至2月末,废钢较铁水成本已经相差不大,进入3月份,焦炭价格跌势不止,废钢进入震荡行情,截止到3月19日,废钢较铁水成本高出73元/吨。
2025年一季度,废钢加工基地加工利润呈现持续下跌的走势。具体来看,1月份受到价格快速下跌影响,废钢加工基地操作上较为谨慎,囤货套利意愿较差,且出货速度较快,因此节前企业利润尚可。春节归来,市场并未出现预期中的补库拉涨现象,且废钢跟随成品走势下行,加之反向开票政策影响,企业税赋成本上升,因此利润率持续下降。进入3月份,由于成品需求释放不及预期,钢企用废积极性下降,不断下调废钢采购价格,基地的加工利润一直保持低位。截至2月底,Mysteel调研的29家基地加工利润平均为22元/吨,较去年减少3元/吨。
2025年一季度,电弧炉钢厂开工率及产能利用率呈现v型走势。具体来看,1月份电弧炉钢厂因春节假期陆续停产停工,钢厂开工率及产能利用率呈现急速下降,节后归来在复工复产的影响下,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走势。3月份在钢材价格走跌、钢厂利润明显下滑的情况下,电炉钢厂复产速度放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复产后再次停产检修现象,不过受制于西部地区季节性复产影响。截至3月19日,Mysteel调研的87家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为71.93%,年同比增加1.23%;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4.90%,年同比增加3.02%。
回顾一季度,钢厂库存呈现出先增后减态势。1月钢厂废钢库存大幅增加,截止1月23日,钢厂废钢库存达到农历春节前峰值水平,报717.05万吨,月环比增加101.78万吨,增幅16.54%,较2024年农历同期数据小幅下降2.5万吨,冬储库存水平基本持平。1月处于钢厂春节前冬储备库的冲刺时间段,废钢库存增幅明显,从钢厂到货情况反映,今年的库存冬储有超预期完成的情况,节前持续的高位到货,资源提前释出及流入终端。春节过后,钢厂及加工场地陆续复工复产,但受行情趋弱影响,节后补库期望落空,钢厂废钢到货虽然逐步增加但仍不及日耗,库存体量持续下降并触及近三年同期谷值。与此同时,钢企库存周转天数均值也仅在8天左右,较上年同期缩短2天左右。截至3月20日,我的钢铁300家钢厂废钢库存总量497.27万吨,年同比减少68.79万吨,降幅12.15%;钢厂废钢周转天数8.1天,年同比下降2.2天。
2025年一季度受制于利润微薄以及行情表现不佳的影响,基地普遍采取“低库存、快周转”策略,因此社会废钢库存一直处于相对低位。1月份,基地普遍反映利润比较微薄,且出于对节后成品需求及价格的担忧,场地囤货套利意愿不高,节前出货意愿较强,资源多流入钢厂端,基地库存处于相对低位。节后归来,产废端体量有所减少,加之节后行情走势不佳,场地基本保持快进快出操作,社会库存恢复不及预期。截止3月19日,Mysteel调研584家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其中废钢加工准入企业社会库存(除钢厂废钢公司外)未加工原料24.13万吨,已加工成品68.11万吨,合计92.24万吨,较节前下降13.55万吨,降幅为12.8%。
一季度废钢需求先减后增。1月份,电炉钢厂虽有利润,但碍于春节将至,钢材市场即将进入淡季,钢厂多看空节后市场,成品累库意愿低,多数电炉钢厂集中于1月10日-1月20日之间停产检修,加之高炉企业也多在年底进行常规的检修减产,废钢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截止到2月7日,我的钢铁300家钢厂废钢日消耗总量持续回落到36.72万吨。节后归来,随着电炉钢厂逐步复产,300家钢厂废钢日消耗总量开始逐步回升,废钢需求也开始稳步恢复到节前水平,截止3月20日,我的钢铁300家钢厂废钢日消耗总量52.44万吨,年同比增加2.73万吨,增幅5.5%。
2025年二季度,钢材市场将面临多空交织的复杂局面,基建和制造业需求的增长对钢材产销形成一定支撑,其中基建投资提速带动用钢需求小幅增长,制造业设备更新及出口韧性助力用钢需求保持扩张;但房地产用钢需求持续萎缩,新开工面积低迷与高库存压力制约建筑用钢消费,形成需求端的核心拖累。出口端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冲击,中国钢材出口量预计同比下降,不过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仍有拓展空间。政策调控持续深化,粗钢产量调控重心转向节能降碳与产业结构优化,二季度限产政策存在落地预期,供给端或有收缩,推动行业利润修复。原材料价格方面,铁矿石供需趋向宽松,价格或小幅下降,但焦煤等成本支撑仍存,钢材生产成本可能有所缓解。然而,供需矛盾未根本缓解,钢材价格预计小幅回落,不过政策托底可能带来阶段性修复机会,整体钢材产销将呈现弱平衡态势。
反向开票政策作为推动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核心举措,自2024年4月实施以来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公布数据显示,全国累计实现反向开票超185万份,黔西南州等试点地区前2月累计开票5975份,涉及金额2.56亿元,有效打通了企业成本列支的堵点。政策通过允许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开具发票,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第一张票缺失问题,如废钢回收企业采用简易计税方法时,反向发票可全额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显著降低了涉税风险。然而,政策落地仍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地区执行进度不一,部分地区对反向开票的落地缺乏细化政策;二是自然人接受度低,税收遵从意识不足导致配合度下降;三是经营主体执行不统一,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国家税务总局明确2025年为政策过渡期,允许企业采用合规凭证入账,但2026年起将严禁白条入账,预计二季度税务核查与监管将趋严。
展望二季度,政策深化与行业适应将同步推进。首先,执行力度将显著加强: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部署加快推行反向开票以规范税收秩序,预计地方细化政策将密集出台,重点解决地区间执行差异问题。其次,市场反应将呈现分化:企业需加强自然人出售者尽调(如核查个体户关联关系),并动态跟踪销售额以避免虚开风险;自然人需适应汇算清缴义务,预计二季度相关争议增加,税务部门将同步加强汇算清缴辅导。同时,技术支撑将全面升级,税务部门推广数电票和税收风险预警机制以提升征管效率,并优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功能简化汇算清缴流程。此外,关键数据支撑需重点关注:自然人连续12个月反向开票销售额超500万元需办理税务登记;个人所得税预缴率0.5%,次年3月31日前需完成汇算清缴。政策过渡期结束后,行业将迎来全国统一执行的新阶段,预计二季度将成为企业合规转型的关键窗口期
二季度废钢需求或随电弧炉开工恢复而边际改善,但增幅受限。当前全国独立电弧炉开工率已升至71.93%,产能利用率达54.9%,目前80%左右的电炉钢厂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状态,但与此同时,亏损比例有所扩大,据Mysteel调研了解,目前20%的电炉钢企处于亏损状态,另有35%的钢厂处于盈亏边缘线,加之终端钢材需求释放周期拉长,叠加钢铁行业新一轮供给侧优化预期(预计全年粗钢减产5000万吨),钢厂生产积极性仍受压制。废钢性价比方面,尽管其冶炼环保优势突出,但2025年一季度生铁价格下跌导致废钢替代成本优势减弱,高炉废钢比提升空间有限,需求修复需进一步关注钢企利润修复情况。
废钢产废端呈现双驱动特征:一方面,经济复苏带动产废端恢复,节后多地废钢市场交投回暖,钢厂到货量增加,预计短期供应偏紧格局将随基建、制造业开工率提升逐步缓解;另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形成长效支撑,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预计废钢回收效率将提升,但区域性供需失衡问题仍存。二季度来看,产废端的恢复节奏或快于一季度。
废钢市场供需基本面呈现逐步宽松态势。供应端持续释放压力,主要得益于经济复苏背景下产废端活跃度提升及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资源循环增量;需求端虽保持一定韧性,但在钢企利润承压以及废钢成本偏高的双重约束下,二季度增量空间或较为有限。在此背景下,钢厂库存存在阶段性提升机会,但供需紧平衡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基本面仍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价格趋势方面,废钢若要形成趋势性反弹需持续观察三个核心变量:一是钢企减产执行力度,若限产政策严格落实,边际供需改善或推动钢企利润阶段性修复,进而形成价格支撑;二是终端用钢需求韧性,基建、制造业复苏进度将直接影响废钢消耗强度;三是关联品种联动表现,特别是成材价格走势及铁矿石、焦炭等原料成本支撑。短期看,价格反弹幅度或受限,预计二季度废钢市场将以震荡调整为主,阶段性修复机会更多源于政策驱动(如限产政策阶段性加码)而非基本面自发改善。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