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度挖掘地方创新实践经验,近日,中国建设报社调研组一行赴山西省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以“好房子”建设为牵引,聚焦山西省在住房品质提升、城市功能优化、智能建造应用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举措,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经验”。
座谈会上,山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董跃文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山西省在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系列举措和显著成效。
近年来,山西省在“好房子”建设方面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2022年出台的《宜居住宅建设标准》,从环境景观到物业管理等方面均制定了详细规范,为“好房子”建设树立了“山西标准”。不仅如此,山西还将“好房子”标准纳入土地出让条件,率先提出“将居住区空间治理指标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审批内容”。这意味着,未来山西新建住宅不仅要追求高品质的建设质量,更要注重配套服务的优质完善,实现“建得好”与“配套优”的有机统一。
山西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制定统一标准、鼓励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人脸识别考勤、AI隐患预警、无人机巡检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安全隐患整改效率提升60%以上,施工进度管控精度达95%。此外,山西省在推动智能建造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技术应用上,重点推广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实现构件生产误差小于2毫米的高精度;建立智能建造应用场景目录,积极推动无人机巡检、施工机器人等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在产业协同上,成立“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采用“揭榜挂帅”机制集中攻关关键技术,成功打造一系列技术集成示范标杆。
此外,会上还就城市更新及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关应用情况展开深入讨论。
在大同市,大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张建青介绍了全市以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民生需求为核心的发展举措。
近年来,大同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重点工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以来,累计实施城建项目532项,新建道路644.06公里,形成“六横七纵”骨干路网格局,永泰门广场、古城街巷改造等重点工程相继落地,城市承载力和整体形象全面提升。住房安全保障扎实有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937户,实现经营性自建房隐患动态清零;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9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45套,惠及群众超4万户次。物业服务管理持续优化,通过“党建联建”实现物业覆盖率大幅提升,切实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2025年,大同市将聚焦民生短板与城市升级,进一步推进古城保护、路网完善、绿色建筑等重点工程,强化施工安全与消防监管,巩固住房安全动态保障机制。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深化行业监管、推广低碳技术等举措,全力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
山西钢构科工有限公司是山西建投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钢结构建筑的二级子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商。在其装配式基地的智控中心,操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发出指令,一张张厚厚的钢板进入生产线后,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便迅速投入工作,经过多道自动化工序,钢板变成了装配式钢结构部品、部件。据悉,该公司研发的适应山西地域特色的隐式框架住宅体系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复杂空间管桁架屋盖建筑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
由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太原市赵北峰城中村改造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与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项目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心理监测系统,将影像分析和专业心理健康评估量表相结合,能够及时发现“过度疲劳、抑郁倾向”等异常状态,通过实时预警,防止职工异常状态上岗,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
大同市瑞湖云山府项目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该项目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高性能门窗以及智能控制系统,极大降低了建筑能耗,实现了绿色低碳目标。居住者能切实感受到室内四季恒温、恒湿、恒氧、恒净、恒静的舒适环境,体验到“好房子”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此外,项目在适老化设计、隔音降噪、日照采光等方面也充分考虑了居民需求,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政策引领到技术创新,从智慧工地到绿色建筑实践,山西坚持科技赋能与民生导向的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绿色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系统内行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7月1日,在中国成立104周年之际,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以“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力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
日前,浙江省嘉兴市开展无障碍环境实地体验活动,20余位残疾人代表体验公共建筑出入口坡道、盲道指引等区域,以“用户视角”检验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适用性、标准化和人性化程度。
近年来,天津持续对城市小型开敞空间进行活化利用,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正逐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目前,该市已有口袋公园300余个,分布于小区、道路、商业区等区域和空间内。
近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接连遭受强降雨侵袭,引发两次严重洪涝灾害,城区多处地段严重受淹,洪水退去后,灾后清淤与环境恢复工作迫在眉睫。灾情牵动人心,住房城乡建设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派员奔赴一线指导灾后清淤重建工作。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474-2025,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16)同时废止。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
向雨而行 住建担当 闻“汛”而动 全力以“护” 广东紧急驰援怀集受灾地区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宣传画册、海报印发出版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